文化周刊 | 见贤思齐唐伯虎

2023-02-25 11:00:36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文化周刊 | 见贤思齐唐伯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邱俊霖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相信大家对这首《桃花庵歌》都不会陌生,这首诗歌的作者,便是明代的大才子唐伯虎了。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桃花庵”是唐伯虎晚年在苏州桃花坞隐居的一处别业,他将自己比作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至于种桃树、卖桃花沽酒,也是其晚年生活的写照。相传,晚年的唐伯虎因为穷困潦倒,在购置桃花庵时,因为没有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向朋友借钱。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了“购房款”。

唐伯虎从小便聪敏非凡,曾经一举夺得弘治十一年(1498年)的乡试第一名,时人称其为“唐解元”。后来,他和好友徐经一起进京城参加会试,考试结束后,他原本胜券在握,因为其中有一道试题,只有他和徐经做了出来。可是,后来却突然爆出了一个传闻:徐经通过贿赂的手段偷得了会试试题。虽然后来查证,这个传闻纯属子虚乌有,唐伯虎还是受到牵连,他本应得到一个官职,可明廷为了平息舆论,还是将他贬到浙江充当小吏。

唐寅认为明廷的处罚决定是对自己的侮辱,坚决不肯赴任。回到家后,他更加放浪形骸,从此游荡于江湖之间,埋没于诗画之中。晚年时,只能隐居桃花庵,被迫靠卖字画为生。世人都说唐伯虎是个放荡不羁的“狂生”,不过,唐伯虎却还有另外一面:善于向他人学习、见贤思齐。

唐寅很早就开始绘画了,而且无师自通。唐伯虎十七岁的时候画过一幅《贞寿堂图卷》,明朝学者吴一鹏在上面题款赞叹道:“少诣如是,岂非天授!”尽管如此,唐伯虎却并没有自傲,相反,他非常善于学习他人。唐伯虎曾经跟随当时的绘画大师沈周、周臣学习绘画。此外,即使是面对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唐伯虎也乐于向其学习。

明代朱国祯在自己编撰的《涌幢小品》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话说唐伯虎比朋友文徵明年长,可他有一次却写信给文徵明,并在信中请求文徵明同意,让自己居于学生之位。文徵明却想,唐伯虎和自己年纪相当,还要大几个月。而他的艺术造诣根本不在自己之下,甚至犹有胜之,提出这样的请求也许只是出于客气吧。

可唐伯虎在信中却引用了古人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诚意:我这么说,并非出于客气或是对您表面上服气,而是心悦诚服的。想想古人,项橐年仅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子路虽然比孔子还大十岁,但却是孔子的学生。如今,要论诗和画,我虽然和您旗鼓相当,可若要论学识品行,我就比您差一大截了。

他在后面还写道:虽然我比您大将近十个月,可我愿意以孔子为榜样,拜您为师,希望您能同意,以消溶我心中的糟粕。我提出这样的请求并不是要刻意求异,而是希望我这个后生小子也能钦仰孔子前辈的规矩风度。您可不要推辞呀!

晚明的文学家袁宏道读到这个故事时感叹道,这封信的言辞恳切,都是真心话,谁说唐伯虎只是个狂生呢?

可见,唐伯虎虽然放荡不羁,但他的这种性格的本质是崇尚真性情,不受世俗约束、喜欢以自己的观念来为人处世罢了。他的“狂”,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怀才不遇的玩世不恭吧。

后人将唐伯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或“吴门四家”。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了,这与唐伯虎善于向他人学习、见贤思齐的精神觉悟是分不开的。(邱俊霖)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