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刚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中,投资者不难看出生猪养殖行业的变化。例如,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上一轮“猪周期”后,生猪养殖行业头部企业不断扩产,行业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资料图片)
“2023年,生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已无悬念。到2025年,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所占比重有望超过70%,甚至接近80%的高水平。”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龙头企业加速扩张
结合生猪养殖公司此前披露的销售数据、2022年年报等公开信息可知,2022年龙头企业生猪出栏量增加是行业基本特征。
例如,新希望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种猪、仔猪212.18万头、肥猪1249.21万头,合计1461.39万头,同比增长463.58万头,增幅为46.46%;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97亿元(因涉及向内部屠宰厂销售,与每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中的累计销售收入相比略小),同比增长51.94亿元,增幅为30.19%。
温氏股份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毛猪销售均价19.05元/公斤,同比上涨9.55%;销售肉猪1790.86万头(含毛猪和鲜品),同比增长35.49%;销售收入410.55亿元,同比增长51.26%。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师表示,虽然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震荡明显,但头部企业产能扩张并未停止。
徐洪志称,2022年,外三元猪均价为18.6元/公斤,同比下跌7%,这样的变化幅度在过去20年的生猪价格走势里堪称温和。但2022年猪价高点为28.5元/公斤,低点为11.6元/公斤,变化幅度高达145%,年内波动幅度之大,仅次于2019年和2021年。而且在一年之内就经历了猪周期底部和顶部的两次反转,节奏之快,史无前例。猪价的剧烈波动也直接导致养殖企业利润坐上了“过山车”。
在市场激烈震荡之下,中小养殖企业可能加速出局,头部企业产能扩张加速。
“以上市企业为例,目前18家上市猪企能繁母猪存栏总量约为738万头,占全国总存栏17%;2022年出栏量合计超过1.3亿头,同比增幅高达31%,占全国总存栏约19%,相比上年提升四个百分点。如果将一些非上市的头部企业也考虑进来,2022年行业前40家猪企的能繁母猪存栏超过1100万头,占比超过25%;而行业前10企业能繁母猪存栏约为800万头,出栏量预计超过1.2亿头,占比约为17%,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徐洪志对记者表示。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胡文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是养殖行业整装待发的一年。当前,市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行业新生态形成
“近年来,国家为保持生猪价格稳定,采取了养殖补贴或猪肉收储等措施,并加强对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监测,建立了针对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等指标预警及调控措施,有力地缓解了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幅度;当前由于跨省调运生猪受到限制,各省内部的生猪供需关系难以通过调运进行调整,因而在价格上显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生猪市场经过非洲猪瘟的洗礼外加环保政策实施,集团企业出栏量迅速增加,散户退出市场明显,生猪养殖企业集中化提高。”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吴琳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来看,生猪养殖行业有明显的新特点:周期性(猪周期)缩短、区域性特点显著、集团企业出栏量占比逐年增加。
在这种新特征下,如何营造新的大、中、小企业共生生态成为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胡文欣分析称,随着行业规模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生猪养殖技术、养殖模式、行业变动周期等决定了自繁自养以中大型养殖企业为主,散户更多地会转向专业育肥和仔猪育肥。
徐洪志建议,养殖企业应该从多个层面着手对冲风险,“通过提高繁育指标、防控疫病、优化饲料配方等途径切实降低养殖成本,在不考虑资金成本的前提下,无论是规模企业还是散户,将完全成本控制在15元/公斤以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产能缩减的大背景下,适度优化养殖结构,淘汰繁育指标较差的母猪,确保在新一轮猪周期开启时,能够提供低成本和高存活率的优质仔猪,从而占得市场先机,这一策略已经在以往猪周期中被证明是可行的;调整销售策略,多卖仔猪,减少育肥生产;进行审慎的现金流管理,视情况调低年度销售规划目标,对各项投资活动要慎重而为,确保资金链不出现过度紧张甚至断裂的状况;使用期货工具,对冲现货市场风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