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家坟这座幼女墓为何如此奢华?墓主人身份不一般|天天通讯

2023-06-01 10:37:19 来源:北京日报

古代儿童墓葬出土不多,高规制墓葬更是少之又少。上世纪60年代,德胜门外小西天南角索家坟出土4座墓葬,其中1号墓规制最高,工程考究,陪葬品丰厚。经考证,墓主人是一名年仅7岁的幼女。一名幼女的墓葬为何如此奢华呢?

黑舍里氏墓志拓片

圹志铭抄录如下

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


(相关资料图)

淑女黑舍里氏法名众圣保,皇清光禄大夫、辅政大臣、一等公文忠索公、一品夫人佟佳氏孙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愚菴索公、一品夫人佟氏长女也。生而聪慧,三四岁俨若成人,至性温纯,动与礼合,事祖母、父母孝敬不违,咸谓异日必贵而多福也。岂料迍遭,忽遘疹疾,时淑女犹跪祷神前,愿保稚年以慰抚育至意也,虽古之娴习四教者不能及已。何天不祐,遽尔玉陨。祖母、父母俱痛惜悯悼,不能自已,因择吉壤以妥之。淑女年仅七龄,生于康熙戊申年七月十三日,卒于甲寅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今乙卯四月廿一日葬于德胜门外之新阡。

铭曰:煌煌灵芝,淑气所钟,既秀而茁陨霜风;玉折珠沉,魂返莫从,有鹤嘹唳,有树郁葱,千秋永世,常护幽宫。

国子监祭酒沈荃撰文并书丹

候补侍读冯源济篆额

长沙府通判刘源填朱

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立石

首都博物馆藏黑舍里氏墓出土的嘉靖斗彩炉
黑舍里氏墓出土的成化斗彩碗
黑舍里氏墓出土碑形墓志

墓主人乃索尼孙女

1962年7月至8月,北京文物工作队对北京师范大学用地范围内发现的4座清代墓葬进行清理,此地为德胜门外小西天南角,因索尼家族墓地在此而得名索家坟。这座豪华墓葬的主人,正是清初重臣索尼之孙女、索额图之女黑舍里氏,也就是康熙帝皇后的堂妹。

这座墓室离地表4米,南北长1.82米,东西长1.82米,高2.95米,顶为三层拱券,墓门由整块青石打制而成。东、西、北三壁分设壁龛,壁龛底部紧接棺床。北壁壁龛为砖雕仿木建筑样式,两侧抱框前面各有粉彩砖雕仙人立在须弥座上,左男右女,背后上端各有彩云一朵。东西两壁壁龛与北壁壁龛相仿,但抱框前无站立仙人。棺床占墓室的二分之一弱,中央放置一盒,内盛骨灰。南壁正中开甬道,南北起券,甬道中央放置青白石墓志一通,上刻“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

立碑刻石是生者对逝者表达敬意的一种纪念礼仪,秦汉时期已蔚然成风。东汉末年,曹操崇尚俭朴,推行薄葬,下禁碑令,后世魏晋至北朝亦循此令。然而,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然希望有所寄托,于是产生了将刻石埋入墓中的墓志。禁碑令废除后,以墓志代替刻碑的做法继续沿用,墓志的形制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至北魏时方形墓志遂成定制,此后大行于隋唐,一直延续至明清。墓志分上下两层,上层称“盖”,下层为“底”,盖上刻有标题,为墓主的名讳、官职等,底部刻有墓志铭(圹志铭)。

黑舍里墓志整体呈碑状,高98厘米、宽28厘米、厚9厘米。螭首,额篆“墓志铭”,阴阳两面分别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录了墓主人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碑身下为方形须弥座,并配有副座。整体小巧玲珑,十分精美,现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随葬器物珍贵异常

黑舍里氏墓的随葬品非常丰富,墓室东、西、北三面壁龛内共出土文物60余件,有瓷器15件、玉器30件、水晶等2件、金属器8件、墓志1方,包括一些在当时已被称为古物的瓷器、玉器和青铜器等。嘉靖的斗彩炉和成化的葡萄纹杯、斗彩碗,胎釉之细,图案之别致,十分罕见。

小黑舍里7岁亡故,但她的随葬品却如此丰厚,其背后透露的是索尼、索额图在清初政坛上显赫一时的地位和权势。顺治临终时命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为顾命四大臣。康熙年幼时鳌拜专权,孝庄太后为笼络索尼制约鳌拜,将索尼孙女黑舍里氏(也译赫舍里氏)选为康熙的皇后。黑舍里氏皇后是索尼的第二子噶布喇的女儿,也就是索家坟墓主人小黑舍里氏的堂姐。

索额图为索尼第三子,康熙朝前期深受重用,权倾一时,后参与太子胤礽谋反,事败后被幽禁至死。小黑舍里氏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生前正值其父索额图权势熏天之际。她从小备受家人的宠爱,但天不假年,年仅7岁却不幸夭折。家人痛断肝肠,为其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墓葬,并陪葬了贵重的明代官窑斗彩、青花等瓷器和唐宋时代的玉器和铜器。墓志文撰者国子监祭酒沈荃探花出身、翰林院侍读学士,候补侍读冯源济篆书碑额,长沙府通判刘源填朱。这些超规格的丧葬待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索额图家族强大的权势与雄厚的财力,也印证了史籍中记载的索额图居官贪黩之事并非虚言。

东西文化交流的实证

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明体。历史上来自异域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曾与中华文明交流交融,互鉴共长。基督教曾四度传入中国,第一次在唐代,称为“景教”;第二次在元代,称为“也里可温教”;第三次是以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入为标志;第四次来华传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明末清初天主教派通过耶稣会传入,一方面掀起了西学东渐的高潮,另一方面耶稣会士在华期间的书信往来、新闻报道和汉学著述,也对欧洲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他们适应中国当时的国情和文化,在实践中开创了“适应性传教策略”,天主教于中国的传播在清朝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继顺治朝的汤若望等人供职清廷之后,南怀仁、闵明我、徐日升、安多、白晋、张诚、纪理安、马国贤、德理格、郎世宁、戴进贤等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宫廷,在天文历学、数学、地理学、音乐、绘画、医药学等领域颇有贡献。

走上层路线是清初天主教传教士“适应性传教策略”的内容之一,当时,一部分传教士供职于朝廷,结交满汉亲贵,影响力巨大,不少皇室成员和官员皈依天主教。康熙三年(1664年),各省有教堂43所,在华传教士35人,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各省天主教堂已达100所,传教士113人,发展速度惊人。康熙一度允许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先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不下三百人。

黑舍里氏墓志记载“淑女黑舍里氏法名众圣保”,小黑舍里应当也是一名天主教徒。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中方的首席谈判代表为索额图和佟国纲,代表团随员中有耶稣会士徐日升和张诚。索额图曾称赞张诚:“非张诚之智谋,则议和不成,必至兵连祸结,而失其和好矣!”中国政府放宽对天主教传教限制,以对徐、张二人在中俄谈判中的贡献作出表彰。两年后,索额图不忘徐、张二人曾经的贡献,劝谏康熙允许西洋传教士在全国公开传教。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索额图本人对天主教颇有好感,对传教士也十分亲近和信任,因此许可自己的女儿信奉天主教,也在情理之中了。

天花肆虐致使幼女夭折

小黑舍里性格温厚、通晓礼数、孝敬长辈,深得父亲索额图的宠爱,从其墓志记载看,她是因天花夭折的。天花又称“痘疮”“痘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我国最早对天花症状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隋唐时代已见流行,明清时期达到高峰。顺治是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的第一位君主,正值盛年却身染天花。病危之际,顺治派人征求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表示考虑到当时对天花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建议立皇子中曾出过天花的玄烨为储,而这一建议也与皇太后及亲王们的观点相合。

一方小小的墓志背后有太多的历史信息。索尼、索额图父子二人是清初顺治、康熙两朝的权臣和能臣,家族因为他们走上了巅峰。索额图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由辅弼重臣成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的家人受牵连,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流放。索额图在为小女儿陪葬琳琅满目的珍宝时,应该不会想到自己会沦落至连墓地墓碑都没有的地步。

(原标题:索家坟幼女墓为何如此奢华)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