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榜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证据的概念ppt,证据的概念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料图片)
2、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3、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
5、(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
6、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
7、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
8、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
9、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
10、(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
11、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
12、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
13、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
14、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一)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15、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16、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
17、例如,为合理保证应收帐款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要多。
18、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9、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20、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21、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22、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审计抽样水平,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3、(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24、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
25、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
26、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审计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
27、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判断的。
28、比如:一般来说4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则意味着低于4万元的错报和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与决策,审计人员仅仅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则意味着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仍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4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且还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
29、可见,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低。
30、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
31、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而言的,是指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高,即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被审计单位出现重要错报的可能性越大,则审计人员越要小心谨慎,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高。
32、因此,重要性与评估的审计风险也成反向关系。
33、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是对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的控制。
34、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模型为: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35、在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
36、所以,控制实际的或评估审计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检查风险,而检查风险的控制取决于根据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37、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
38、(三)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
39、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风险增加。
40、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采用的审计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来控制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41、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扩大符合性测试范围或追加符合性测试程序,以降低对控制风险的初步判断水平;(2)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